2021年中華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務行動近期走進南開大學,共計普查館藏未編古籍1229種10088冊,不僅推進了南開大學古籍保護工作,還加深了志愿者對古籍的了解和喜愛。
中華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務行動由中國古籍保護協會主辦,以“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古籍保護工作,宣傳推廣古籍保護服務”為理念。本次活動中,在南開大學圖書館古籍特藏部4位指導教師的帶領下,來自校內外的8位志愿者依序下架未編古籍、錄入古籍基本信息、依序將古籍上架。如遇蟲蛀、發霉等破損現象的古籍,志愿者記錄破損信息后,交由古籍修復老師特殊處理,以免對古籍造成損壞。最終,大家一起校對、核準此次普查數據萬余條,進一步完善前兩年普查數據5萬余條,將南開大學古籍保護工作又推進了一大步。
通過此次古籍普查實踐,大家發現南開大學圖書館館藏未編古籍不全是已編書籍的副本,還有一些稀有版本,如明版《嘉興藏》、清初殿版《四書》,亦有名家批注本,如盧弼批《史記》、周一良批《毛詩》等,均為沒有館藏信息的古籍特藏。這不僅補充了南開大學圖書館館藏古籍的版本種類,同時也豐富了相關主題的研究資料和收藏信息。
古籍普查是一項有溫度的工作。作為此次活動的志愿者,南開大學郭燕同學認為,看到古籍中的藏書票、私人鈐印、公藏書章、圈點和標注等,仿佛進入了當時的歷史現場,深切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是如何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古籍所蘊含的文化價值特別值得后人進行發掘。湯雅志同學說,從長沙臨時大學圖書館到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圖書館再到南開大學圖書館藏書……一枚枚藏書章生動展現了南開大學的校史文化,翻閱盧弼先生所藏的《史記》時,更是體會到了大家風范,眉批及多色點校批注足見先生之功力。通過這次活動,他不僅學到了相關知識,還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貢獻了自己的綿薄力量感到高興。中國人民大學孫祎達同學對新發現的明版《嘉興藏》很感興趣,他說:“古籍特藏承載著知識與歲月的印記,一方面有文本價值,另一方面,古籍版式、裝幀等的變遷與流傳經歷,本身就很動人,見證著愛書、購書、藏書之人的種種故事?!?/p>
轉自:天津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