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30日,國內首個注天然氣重力輔助驅——東河1石炭油藏注氣重大開發試驗,自2014年7月開展工業化試驗以來,已累計注氣產油量達101.2萬噸,標志著中國石油重大試驗項目塔里木油田碎屑巖老區提高采收率戰略性探索工程取得階段性成功。
東河油田是我國陸上發現的第一個埋深6000米的海相砂巖油藏,油藏就像倒扣的盆子。隨著整體進入雙高開發階段后,面臨含水上升加快、產量遞減的挑戰,穩產上產難度大。2014年,東河1石炭系油藏實施注天然氣輔助重力驅開發先導性試驗。
面對高溫、高壓、高鹽的“三高”難題,塔里木油田重點針對東河1石炭系這類深層油藏展開技術攻關,深耕“三高”油藏注氣開發關鍵技術系列,創造了千萬網格組分模型高效數值計算的國內紀錄,大幅提升了開發動態預報水平,配產優化方案制定時間從1周縮短至40分鐘,實現復雜注氣開發的準確擬合與模擬預測。與此同時,在國內首創注氣重力輔助混相驅開發技術,配套完善了注采井完整性評價及系列采油工藝技術,促成了超高壓大排量注氣壓縮機的國產化,突破了深層油氣藏有效動用的瓶頸。2018年,東河1石炭系油藏注天然氣重力輔助混相驅技術獲選中國石油十大科技進展,成為行業內油氣協同開發、創新提高采收率的標桿。
東河1石炭系油藏氣驅開發試驗生產運行近7年來,受效井17口,有10口井轉為自噴,培育出百噸井2口、50噸井8口,注氣受效井產量增加4至10倍,靠注氣實現連續6年穩產14萬噸,可采儲量和SEC儲量雙雙增加,注氣累計產油突破100萬噸。目前,東河1石炭系日注氣60萬立方米,油藏整體呈現壓力升、產油量升、自然遞減降、綜合含水率降的“兩升兩降”特征,轉變了開發方式。
“東河1石炭油藏注氣重大開發試驗,為碎屑巖老油田高效開發蹚出了新路,吸引了大慶油田、華北油田、吐哈油田等公司和科研單位前來取經?!彼锬究碧介_發研究院提高采收率室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目前,塔里木油田站在新技術前沿重新評價油藏潛力,探索注氣提采與儲氣庫協同建設新模式,加快按照“跟蹤東河、推進塔中、評價輪南、準備哈得”的實施節奏,將多年氣驅開發和儲氣庫建設兩項優勢技術合并,產生“1+1>2”的效應。同時,抓住戰略機遇期,加快發展CCUS等新一代綠色低碳提高采收率技術,為東河油田安全高效開發提供保障。(記者蘇華 通訊員范家偉)
轉自:中國石油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